WFU

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

會不會其實你沒有腎臟病?淺談年紀的影響

(腎臟醫學會早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手冊)

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〈醫生〉 (出自唐諾《 世間的名字》)


一點讀書筆記。佳句太多了,容我直接大段摘錄。是給我自己的反思,也是給兩位醫生背景的總統候選人的提醒。

「(自秦始皇以降)由此悠悠數千年時光,儘管醫生的位階始終不高,但安全、衣食無虞而且很不虞,又可靠近權力中心,更重要的是,有封閉性的專業空間……人可安心的把一生職業乃至於志業交付給它。這對生活於階級流動性嚴重不足的彼時一般人而言,已經是夢一樣的生命快捷方式了……就像我們一直到今天還看到的,台大醫科始終是大專聯考的不動第一志願。」

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

湖畔婚禮

2023年,在日月潭畔擔任伴郎並致詞。以下為當時的發言記錄(怕未來自己腦袋年久失修會忘記)。

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

多囊腎Q&A


2023/9/8聽多囊腎專家,高醫/國衛院黃道揚醫師演講,收穫甚多,以Q&A型式就我印象所及整理如下。

Q1:

一般估計多囊腎的盛行率為1/500~1/1000,台灣也是嗎?

A: 台灣沒有相關的數據,且多囊腎不容易診斷。岔題一下,有趣的是,(黃醫師自述)目前還沒有遇過台灣原住民有多囊腎的。

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

哲學家教你學會過一天


圖書館巧遇這本書,書名有趣,內容不淺薄,針對生活化的主題從哲學觀點切入之,諸如上健身房、與父母吃飯。台灣2011年出版,我手上的是2011的第五刷,想來當初應該賣得不錯。以下摘錄〈看醫生〉章節中,特別有感的幾個段落。

對抗疾病

而當我們不使用科學術語的時候,我們就會使用軍事術語。尤其是病毒和癌症的病例,我們往往將其擬人化,好像它們是聰明、狡猾且善於算計的敵人似的。對於癌症,我們會說它「認為」它必須複製;對於病毒,我們說它「攻擊」脊椎神經;而對於親人,我們會說他們在和感染「奮戰」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,無論是科學或軍事或兩者,都將疾病塑造成大體上具有理性智能的感覺。

被作者這樣一點,嗯,覺得還真是如此,對抗、戰勝等等,面對疾病人們用的都是這類的詞彙。該說是人類對自己和醫藥進步的信心嗎,還是對與疾病、老化的幾乎無法容忍?

疾病的隱喻

桑塔格在《疾病的隱喻》(Illness as Metaphor)這本書中談論的是,人們習慣從反方向來詮釋事情:我們認為疾病代表了這個人--什麼人生什麼病。我們不把疾病描述成一種純生理現象,完全用病因學或流行病學的術語來解釋,反而對病痛和罹病者之間的種種性格聯想樂在其中。這或許可以解釋,為什麼當你出現在醫生那裡的時候,有一部分的你會擔心她不只是評估你的症狀,她還會從症狀中推斷你的性格。例如:循環不好意味你態度冷淡,缺乏人類的熱情溫暖;得癌症則是意味你總是憂心忡忡,一直被壓抑的東西最後總是會以最殘酷的方式爆發。不管喜不喜歡,你的疾病都在告發你這個人。

《疾病的隱喻》大概十年前就在我書架上了,一直沒看,從本作者的引述得到大致的概念,廣義上應該也算是總算開始看了。《疾病的隱喻》成書於1978,放到四十年後,這個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、脂肪肝盛行的年代仍然完全成立,見解深刻,例如部分人總覺得只有懶惰不運動又不忌口的人才會得病。對於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,我都說得很輕很輕,「可能飲食可以再多少留意一下」,我是想不到更客氣而委婉說法了。

Pharmakon

至少在盤尼西林發明以俊,醫生可以為了有利效應而開出明顯具毒性物質的配方,已成為眾所接受的觀念,甚至連醫學權力的最高機構也予以批准,這逼得我們不得不去注意,除了著名的「安慰劑效應」,這恐怕是最神秘的一種現象了- -殺人藥確實就是治療藥。事實上,早在1928年佛萊明發現細菌療效的那個狂喜片刻之前,「pharmakon」這個希臘字就已標誌出一個模糊地帶,這個字既可翻譯成「毒藥」又可翻譯成「治療」。應用在某些疫苗上的反直覺原則就是:一點點對你不好的東西可以發揮很大的良效。問題是多少才算一點點。因為,不管是什麼神秘事物,有一點似乎很清楚。那就是人體是極為敏感的環境,些微不同的劑量可能會造成天壤之別的結果,藥物少一點多一點就變成毒。

在經歷了新冠多家疫苗的洗禮後,讀到這段,任誰應該會特別有感吧。



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

本命年記錄


今年是我的本命年,犯太歲,雖然在多家大廟安了,好似還是不太順遂,才七月,就覺得是很難忘的一年。

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

KDIGO 2023 慢性腎臟病指引更新

整理:李治中

完整文件/指引應該近期會發表。以下摘錄/筆記在歐洲腎臟協會(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)米蘭線上會議聽到的幾個重點更新。

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

用低鈉鹽保健康?

整理:李治中

此問題的答案視情況而定,本文將簡要說明,並依照不同族群重點討論之。

按照衛生福利部的建議,成人一天的鈉總攝取量為2400毫克,等於6克的食鹽。根據近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,國人每天鹽分的攝取多半超過10克,故平常居家自炊,可以考慮使用低鈉鹽。

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

象腿女孩

作者:李治中

幾個月前,她因低血鈉住院,經過一番抽血、檢查,推定是鹽分隨著營養成分,不斷地從淋巴液滲漏,導致各項電解質異常。我跟著主治醫師幾次查房,見到她一雙腫脹雙腿,很印象深刻。

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

糖尿病腎臟病(diabetic kidney disease)筆記

作者:李治中

過往住院醫師時期,沒怎麼留心這個題目/領域,認為不就是把血糖控制好,腎臟才不會很快壞掉嗎。棘手的只是腎功能越來越差,能用的糖尿病藥物種類會越來越少。

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

洗腎患者的肝功能指數(GOT/GPT)

整理:李治中

先說結論:洗腎患者的肝指數低於正常值,甚至為個位數,才是正常的。如果是接近正常值上限(例如35),則很可能有異常。

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

居家醫療插柳




幫阿嬤圓夢

真的好溫暖!70多歲賴姓婦人接受新竹國泰醫院居家醫療服務近5年,居家的陳護理師固定每個月與阿嬤見面,協助更換鼻胃管、身體評估及照顧諮詢等,最近賴因孫子婚事,深怕身上帶著管路、當主婚人不好看而感到憂鬱,醫療團隊得知立即協商,昨天醫療團隊在宴客結束後,也順利替賴更換管路,圓了賴想當位美美主婚人的心願。

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

安養院思索

 作者:李治中


近百歲的老人家,皮包骨,瘦得顴骨弓清晰可見,住院非因大病,是時不時腸子就要聯合罷工。每次帶來急診,X光片一照,總是大範圍的腸子阻塞,好似甫完成大腸鏡檢查,腸中被打滿空氣、從頭脹到尾,不蠕動。腸胃的問題,不該是交由我來處理,乃因初次被帶到急診,數日未進食,脫水,抽血發現,已然是急性腎衰竭。再次、三次來院,急診常規會先詢問「原主」,阿公也就因此成了我的「老主顧」。

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

多囊腎病非無藥可救




新竹一名43歲孫性女子因家族存有多囊性腎病病史,導致孫的腎絲球過濾率在去年下降超過5單位,已然是腎臟病第三期,孫擔心自己恐需洗腎,至新竹國泰醫院腎臟科就診,醫師李治中除給予相關基本藥物與衛教,也協助孫申請多囊腎病專案用藥,最後順利獲核准,孫服藥後也適應良好,成功緩和腎功能的惡化。

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

小論尿素氮 / On BUN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BUN

BUN的全名為血液尿素氮(blood urea nitrogen),是腎臟功能的指標之一,越高越不好(一般認為超過100mg/dL應該洗腎)。我一直有一個疑惑,為什麼驗尿素裡的氮,而不直接驗尿素就好。尿素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,直接而客觀,為什麼不驗尿素,而改表達為尿素中的氮有多少呢?

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

飛機上有醫師嗎? (Is there a doctor on board?)

整理:李治中


沉浸在自己科的知識有時太多細節,難免煩躁,趁著碩班還沒開學,讀一點他科的東西,還蠻有趣的。今天讀些航空相關的醫學(看的是美國內科醫學會的影片,以前特別認真時購入的),或者就白話說,飛機上可能遇到的醫學問題。

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

腎臟有副交感神經嗎?

整理:李治中


在一場演講上聽到,腎臟沒有副交感神經。當下覺得真是個令人震驚的(冷)知識,也反省自己怎麼以前唸書時沒有留意。事後從google著手,再轉到手邊可得的電子教科書,卻發現——說法似乎並不一致。

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

是誰發明/想到了腹膜透析?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開山祖

透析的理論奠基者為蘇格蘭的化學家托馬斯.格雷姆Thomas Graham (1805–1869),以格雷姆定律(Graham’s law of effusion)為世人所知。提出了擴散與滲透(diffusion and osmosis)以及半透膜的概念。可說是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精神上的開山祖

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

預防泌尿道感染,蔓越莓有效嗎?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先說結論

應該有。

根據2017的這篇統合研究分析(非單一研究,收錄過去相關研究,得出一個結論,所謂「統合」),收錄「健康年輕女性」,使用「蔓越莓果汁或者膠囊」,使用六到十二個月,檢視是否可以預防非複雜性泌尿道感染(uncomplicated UTI)。得出結論為,可以預防感染。

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

Pentoxifylline在腎臟的功效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到底是什麼藥?

一個初診病人,健檢時發現腎絲球過濾率90多,很緊張地跑來,我詳細解說,好不容易告一個段落,又拿出「pentoxifylline」這個藥,說是外面醫生開給她父親腎臟保健用的,問我那她是不是也應該吃一下。

2023年1月5日 星期四

偷師

作者:李治中


冷熱交替的季節,不小心又感冒了。我再度轉換醫病身分,至基層診所「考察」。

同醫師述說自己的症狀,包括連日的喉嚨痛、全身無力、食慾不振,與涓流不息的鼻水,醫師視診、聽診後,這次卻沒有開立任何抗生素,我內心有一點失望,卻也清楚他這是在為抗生素把關。

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

都說「喝酒傷肝,不喝酒傷心」,那,傷腎嗎?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

腎臟

總論目前已知的研究,適量飲用看起來應該是不會,甚至好像還有一點好處。然而,這是在健康的人身上得到的結論,如果有肝硬化、痛風,要跟醫師全盤地討論。


肝膽腸胃

重度飲酒會導致急性、慢性胰臟炎。

酒精/乙醇的代謝產物會傷害肝臟,導致脂肪肝,酒精對肝臟的傷害是確切無疑的。

適量飲酒有較低的膽結石風險。

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

末期慢性腎臟病用藥──如何盡量緩解腎功能惡化

作者:李治中

本篇著重在藥物,飲食、水分控制等,將另文說明。


避免任何具有潛在腎臟毒性的藥物


如抗生素或者止痛藥、來路不明的電台藥物等。因感冒至診所就診時,務必提醒醫生避免相關用藥。可以的話也應該避免電腦斷層或者核磁共振的顯影劑。

二舅媽

 作者:李治中

過年親族聚會時二舅媽看起來還不錯的,帶了些學生家長送的襪子給媽媽給阿姨,也還能說些逗趣的話,說是女兒男友,送了未來的岳母一台ipad,但自己另外買了台更新的,二舅媽別有意味地說:真是好乖巧呀。大家聽得呵呵笑,那句「好似有骨頭的轉移了」便被輕輕地帶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