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

是誰發明/想到了腹膜透析?

作者:李治中醫師


開山祖

透析的理論奠基者為蘇格蘭的化學家托馬斯.格雷姆Thomas Graham (1805–1869),以格雷姆定律(Graham’s law of effusion)為世人所知。提出了擴散與滲透(diffusion and osmosis)以及半透膜的概念。可說是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精神上的開山祖


動物實驗

1877年,德國喬治.韋格納(Georg Wegner)用兔子做實驗,發現在兔子腹中打入溶液,視其滲透壓(tonicity),後續可能會增加或減少。生理學家恩斯特.斯他林(Ernest Starling)(除了證實抗利尿激素的存在,他在心臟界更有名,赫赫有名的Frank-Starling law即其創見)及Alfred Tubby進一步證實腹膜可以雙向地運送溶質,並交換到血液而非淋巴。

人體試驗

1923年Georg Ganter(英文版維基百科在腹膜透析發展過程中總共僅提了兩位,此為其一,後面的Henry Tenckhoff為其二)發表了在動物與人身上的研究結果。在腹腔中注入生理實驗水,滯留三小時後,發現透析液可帶走尿毒素、下降血中尿素氮,並短暫改善動物和患者的尿毒症狀。然而,患者最終還是過世了,顯示當時尚無法執行有效的透析。

進展與阻礙

1946年,Howard Frank、Arnold Seligman與Jacob Fine用七天的腹膜透析成功治療急性腎衰竭的患者。1961年,Fred Boen在西雅圖開始長期的腹膜透析治療計畫。長期腹膜透析管路腹膜炎,是當時腹膜透析推廣遇到的主要阻礙。

Fred Boen與Henry Tenckhoff合作,Henry Tenckhoff設計出適合長期使用的腹膜透析管路(目前我們仍用Tenckhoff來稱呼腹膜透析的管路)。不過,推廣並不容易,1977年,全世界接受長期腹膜透析的患者不超過800位。

1975 年,Jack Moncrief與Robert Popovich發想出持續性腹膜透析(continuous PD),最終稱為CAPD(continuous ambulatory PD),計算出如果透析液體持續滯留在腹腔中,則每天四到五次的換液對一般體型的患者而言,就能有效移除尿毒素。後來進一步的發展以塑膠包裝的透析液取代玻璃包裝,腹膜透析又更被接受一些,另,腹膜炎也因為1980年代Y型管的發展而得到改善。

透析現況

逐步發展到現在,腹膜透析已是很成熟的技術,2013年全世界估計有27萬人接受腹膜透析。而根據2021年台灣腎病年報,2019年全台有12475位患者進入透析,1177位患者選擇腹膜透析(一直以來在台灣腹膜透析皆約莫占8~9%)。而全台約有6900位腹膜透析患者


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腹膜透析,可以先參考以下的影片:


參考資料:
1. 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eritoneal_dialysis
2. Struijk DG. Peritoneal Dialysis in Western Countries. Kidney Dis (Basel). 2015 Dec;1(3):157-64. doi: 10.1159/000437286. Epub 2015 Sep 3. PMID: 27536676; PMCID: PMC493480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