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治中
近百歲的老人家,皮包骨,瘦得顴骨弓清晰可見,住院非因大病,是時不時腸子就要聯合罷工。每次帶來急診,X光片一照,總是大範圍的腸子阻塞,好似甫完成大腸鏡檢查,腸中被打滿空氣、從頭脹到尾,不蠕動。腸胃的問題,不該是交由我來處理,乃因初次被帶到急診,數日未進食,脫水,抽血發現,已然是急性腎衰竭。再次、三次來院,急診常規會先詢問「原主」,阿公也就因此成了我的「老主顧」。
阿公幾個兒子,都年過六十,必定安排阿公住單人特等病房,並且親自照顧,不假手看護或外傭。拖得比較長,用著高濃度靜脈點滴,待腸子修復的那回,守在病房、輪著照顧的兩個兒子難掩疲態。我建議暫用鼻胃管,確保藥物按時進入、避免嗆咳而致肺炎,若情況允許,也能嘗試管灌牛奶,而不被患者情緒或者意識狀況耽誤。詳盡解說後,二兒子表示,捨不得,再看看吧。後續病況停滯,未有進展,一直盼不到出院的日子,兒子才終於點頭。
這回,因著患者全日臥床,兼有鼻胃管使用,出院準備小組介入、收案,並與家屬討論出院後照護事宜。通常,能做輪椅出門的患者,回診開藥時順便更換,臥床病人,則每月護理師到家訪視,同時換管。查房時我問起後續打算,二兒子表示,目前尚無共識,大哥和他,考慮轉父親到安養機構,照顧上畢竟捉襟見肘,撐持不住,但爸爸平日住小弟家,主要由小弟負責照顧,他心疼父親,也怕送父親到機構,親友、鄰居會說話,因此仍猶豫著。
我說,再幾天考慮無妨,思緒則如石子落水,波紋盪開──從小到大,爸爸多次耳提面命,嚴厲中帶懇求意味地,反覆提醒哥哥和我,他老病之時,千萬不要送他到安養院。在我尚不明白何謂安養的年紀,爸爸便一再叮嚀;每次起心動念,一定要我和哥哥明確回答:是、知道了、好,才肯罷休。恐懼嗎,又或者曾眼見耳聞過什麼,致使爸爸內心有這樣的擔憂,始終是個謎;如今長大了,成了腎臟科醫師,我卻仍未曾仔細詢問,持續擱置,假裝不會有需要面對的那一天。
幾日後,三個兒子達成共識,選定了一家鄰近的照護機構,我替小兒子鬆了一口氣。內心暗忖,也只能這樣,此即世界的真實、真相的殘忍。堅持親力親為,只會累死自己。巴氏量表請外傭呢?外傭如今也並不好請,嫌累嫌偏僻突然消失的所在多有,好不容易請到,中文卻一句不會,還得你先帶她學習基本照護的,也並不少見。患者小兒子的猶豫我能理解,但最終,總得取捨,總得量力而為。我清楚記得,自己小時候曾多次答應了爸爸,但有一天,當我也是個自顧不暇的老者,面對可能臥床不起、需專人全日照顧的父親,怕是也不得不食言了吧?
中華副刊2023.04.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