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

二舅媽

 作者:李治中

過年親族聚會時二舅媽看起來還不錯的,帶了些學生家長送的襪子給媽媽給阿姨,也還能說些逗趣的話,說是女兒男友,送了未來的岳母一台ipad,但自己另外買了台更新的,二舅媽別有意味地說:真是好乖巧呀。大家聽得呵呵笑,那句「好似有骨頭的轉移了」便被輕輕地帶過了。

去年二舅媽發現肺部腫瘤,也讀醫學系的表姊很快找了學校裡信賴的老師,開刀把壞東西拿得乾乾淨淨,左右想想輪不到我這外甥煩惱,撥了通電話關心,便也沒怎麼從自己的生活中另外探出頭來,然而心實在是懸著的。各種癌症啊,期別一旦訂定出來,便有大規模的統計數據可以參考,撐過一年的人有多少,挺到第五年的比率又有多高……。

不想很快地,傳來二舅媽病倒的消息,說是躺在床上起不來了。阿姨、媽媽迅即約好南下,赴高雄的醫院探望,我難得得空,也就說好一同前往。

卻是後來不去高雄了,去嘉義。

嘉義布袋──舅舅、媽媽和阿姨的故鄉。外公過世後,我已經幾年沒有到訪。

猶記得眾人忙著外公後事的那幾天,一個晚上,我翻著書遲未就寢,二舅媽經過,便坐在我旁邊,同我聊了起來。或許因著外公的離去而有所感觸吧,二舅媽同我說了好些內心私語,關於工作關於生活,而我也傾吐了一些自己的心事。

試著解釋二舅媽與我的相熟並不困難,比如表姊與我都念醫學系,因而多了好些話題,也或許是我喜歡英文,而二舅媽又剛好是英文老師……然而,我更傾向於一簡單的可能,一種直覺般的彼此投契。能觸及我內心的人,零星散布各處,幾位是師長,幾位是朋友,也有很少的幾位,是我的親戚。二舅媽是其中的一位。

二舅媽在嘉義老家的靈堂,陸陸續續有人送來輓聯、盆花,其上所書不外是「駕返瑤池」、「音容宛在」一類,我看著是覺得過於嚴肅了。二舅媽是很親切可愛的人,之前我去到雲林的醫院實習,一陣子之後從媽媽那邊聽說了,她還特地撥了電話給我:「舅媽這裡離你醫院很近,下次不可以沒有跟舅媽說喔。」

我就算不閉上眼,都完全可以想像舅媽說這話時的表情和語調。若我也來送盆花,我想寫上「如在眼前」,或者耍點稚氣的,「好想舅媽」。

在布袋的那一個下午,一切都不太對勁。總覺得過去別具風味的蚵嗲一點不可口,油油膩膩,蚵仔幾乎不見蹤影。大舅舅說,附近一家連鎖的便利商店就要開張,隔壁的雜貨店撐不撐得住呢?二舅舅說,原先準備退休後,好好陪伴舅媽,現下不知往後怎麼生活。而後眾人一齊同師父們誦唸經文,過程中我一直留意領頭的那位師父──她是二舅媽出家多年的母親。

北返的路上很難不思念二舅媽,很難不困惑於無常的世事,很難不望著窗外發楞。我感到胸臆間有些什麼梗塞著。

原載於2019/3/7中華副刊